魯科字〔2025〕50號
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山東省腦機接口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5—2027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
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山東省財政廳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山東省商務廳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
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
2025年5月13日
(此件公開發布)
山東省腦機接口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2025—2027年)
為搶抓腦機接口發展機遇,厚植創新發展新優勢,加快培育未來產業新賽道,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主要目標
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為主線,以行業應用需求為牽引,以培育腦機接口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業態為抓手,加快夯實基礎前沿技術研究根基,提升關鍵核心技術供給能力,加速公共服務平臺和應用場景創設開放,推動腦機接口創新源頭與產業應用緊密銜接、深度融合,打造國內重要的腦機接口科技創新和孵化高地。到2027年,突破20項左右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培育30家左右自主創新能力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引育2—3個高水平人才團隊,依托科教資源富集區域打造1—2個專業化孵化園區,推動腦機接口創新技術和產品在醫療、工業、康養、教育、娛樂等領域的落地應用。到2030年,腦機接口產業生態初步形成,“源頭創新—成果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全鏈條創新生態更加優化。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基礎前沿研究策源行動。
1.強化基礎研究。瞄準腦科學和神經科學前沿,開展腦圖譜、腦認知、類腦計算、腦機融合以及腦重大疾病、腦網絡功能解析與重構等機制機理研究。支持符合條件的腦機接口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設腦機接口“基礎研究特區”,設立聯合基金,協同開展基礎研究。(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教育廳)
2.強化前沿技術研究。開展腦機雙向交互、神經功能修復、混合增強智能等前沿技術研究,重點突破超柔性納米級電極、解碼調控算法等新技術。推動人工智能、生命科學、信息技術、材料科學、臨床醫學等多學科領域交叉融合,探索新型腦機接口新賽道。(牽頭單位:省科技廳,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
(二)實施關鍵共性技術突破行動。
3.突破電極芯片解碼技術。圍繞神經信號采集、解碼、編碼、控制和反饋等環節,突破新型柔性神經電極、神經信號采集及刺激芯片、人工智能診斷模型等關鍵技術。支持科研院所、醫療機構、企業等優勢單位協同共建高質量腦數據開放數據集,開展多模態數據融合、機器學習、腦電解碼與調控算法等研究,突破電極、芯片、解碼技術,支撐面向臨床和產業需求的技術轉化應用。(牽頭單位:省科技廳,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衛生健康委)
4.研制核心材料和器件裝備。研發高通量柔性電極材料、強生物相容性材料,推動腦電、肌電生理監測、腦功能成像、腦磁圖、神經刺激和調控等侵入式、半侵入式核心儀器設備的研制與開發,支撐腦機接口系統向高集成、低功耗、便攜式、一體化方向發展,提高腦機接口系統集成度和效能。(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5.開展外圍設備研發。圍繞醫養健康、工業制造、教育娛樂等領域,開展醫療級植入電池、植入式硅膠產品和柔性植入機器人等研發,加速機械臂、外骨骼、智能輔具、可穿戴設備以及義肢假體等外圍設備開發。(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三)實施創新平臺領航行動。
6.加強前沿技術研發平臺建設。加快類腦計算、腦健康、腦機融合、多模態腦成像及質量評價等腦機接口前沿探索與技術創新,加強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省級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布局,支持開展持續性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及高水平合作交流,為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奠定技術支撐。(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
7.加強動物實驗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企業建設多種類動物實驗平臺,以及非臨床研究、概念驗證、檢驗檢測、實訓基地等公共服務平臺,完善“實驗室—工程化—產業化”的關鍵環節,暢通研發產業化應用鏈條,為腦機接口相關產品的各項驗證提供公共服務。(牽頭單位:省科技廳,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
(四)實施產業鏈企業集聚行動。
8.強化科技型企業培育。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及產業園區等建設專業化腦機接口孵化平臺,鼓勵科研人員利用原創技術創辦科技型企業。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對腦機接口領域的支持,加速推動中小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瞪羚”企業。鼓勵腦機接口領域單位牽頭承擔國家和省級科技任務,發揮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創新券、科技成果轉化貸等政策作用,支持腦機接口領域企業發展壯大。(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稅務局)
9.塑強腦機接口產業鏈條。支持濟南、青島等市打造腦機接口創新發展集聚區,加大腦機接口產業鏈上下游關鍵材料、核心設備器件和外圍設備等企業招引,在政策、場地、項目等方面給予配套支持,構建產業鏈閉環生態。遴選腦機接口創新應用項目,每年發布創新應用典型案例和創新成果,推動各市開放應用場景。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聯合建立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整合產業創新資源,引導創新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商務廳)
(五)實施場景融合應用創設行動。
10.推動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新應用。鼓勵腦機接口在神經與精神類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及康復中的全流程應用,支持非侵入式腦機接口設備在康復治療、心理健康評估及腦功能增強等方面的應用,探索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在臨床重大疾病中的應用,提升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及全病程的管理水平。(牽頭單位:省衛生健康委,責任單位:省科技廳)
11.推動在先進制造領域的創新應用。支持人機協同智能化技術發展,鼓勵面向高風險場景的腦控機械設備研發,提升操作效率與安全性。推進精神狀態感知監測等腦機接口技術在航空航天、電力電網、機械制造、物流運輸等復雜場景的應用,探索通過腦控機械、腦控設備等方式提升效率,實現安全生產實時預警和效率提升。(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2.推動在教育生活等領域的創新應用。面向教育、智慧生活等需求,研發專注力監測與訓練設備、身心行為評估與干預系統、多模態智能可穿戴設備,探索腦智發育規律,推動腦機接口與具身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融合,拓展腦機接口技術在團體協作、健身鍛煉、沉浸式娛樂等場景的應用。(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教育廳)
(六)實施產業生態助推行動。
13.完善產業標準體系。鼓勵開展腦機接口標準化工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圍繞技術、數據、應用、倫理和安全等方面,開展標準預研和制定。強化標準宣貫和應用,鼓勵條件成熟的行業、領域試點推廣,引導腦機接口單位規范研發、生產等環節,有效促進腦機接口產業化發展。(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提升審評審批效率。支持腦機接口領域醫療器械的研制和應用,在檢驗檢測、現場核查等環節開展跨前服務,加快第二類醫療器械審評速度。按照“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導”要求,對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第三類醫療器械做好前置審評服務。(牽頭單位:省藥監局)
15.推進臨床試驗。發揮省內臨床資源優勢,建設腦機接口臨床試驗基地,加速推進腦機接口科研、醫療器械注冊的臨床試驗,建立腦機接口臨床評價體系,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加強腦機接口臨床研究病房建設,面向脊髓損傷、腦卒中、漸凍癥等運動障礙患者與抑郁癥、阿爾茨海默病、睡眠障礙等神經精神疾病患者,建立臨床試驗預備隊列,支持企業開展腦機接口產品臨床試驗。(省科技廳、省衛生健康委、省藥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構建安全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區域倫理審查委員會作用,創新倫理審查專家復核工作機制,指導科研單位開展腦機接口科技倫理審查。加強腦機接口的安全防范技術研究和倫理治理研究。加強信息安全管理,規范用戶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等行為。(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衛生健康委,責任單位:省藥監局)
三、組織推進
(一)強化責任落實。完善教育、科技、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機制,壓緊壓實部門責任,加強政策協同、工作協同、機制協同,統籌抓好創新行動計劃的組織實施,解決腦機接口創新中的重大事項、重點問題。(牽頭單位:省科技廳)
(二)夯實人才支撐。用好頂尖人才“一事一議”直通車機制,持續優化泰山人才工程布局,加大海外引才工作力度,加快引育一批腦機接口領域高層次人才。深度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科研機構在京滬等地區設立“科創人才飛地”,符合條件的給予在魯同等人才與科技政策待遇,推進雙向人才交流。圍繞腦機接口發展需要,深化產教融合培養模式,鼓勵省內高校院所加強學科調整設置,加強交叉學科復合型腦機接口人才培養。建立“校聘企用”人才共引共用新模式,暢通高校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深化“揭榜掛帥”核心技術攻關機制,常態化凝練發布企業技術需求榜單,定向引進急缺人才開展聯合攻關。(牽頭單位:省委組織部,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三)加大要素供給。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引導創投基金、天使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腦機接口初創企業快速成長。省級科技計劃探索通過“撥投結合”“先投后股”“投貸聯動”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本向腦機接口領域傾斜。依托山東科技大市場,舉辦腦機接口專題科技成果對接活動,加速成果轉化落地。(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財政廳)
(四)推動開放合作。鼓勵舉辦腦機接口創業創新大會、場景創新大賽等交流活動,促進優質項目、優秀人才落地。打造特色腦機接口體驗和展示中心,開展優秀創新成果體驗交流。鼓勵專業機構和社會團體積極開展腦機接口應用的科普活動。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在全球范圍開展國際交流,加強多渠道合作。(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商務廳,責任單位:省科協)
政策解讀: